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天湖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章字数:1,641
    改造后的福能健康小镇。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作为福建煤炭的发源地,天湖山能源公司至今已走过艰难坎坷的62年。62年的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有丰收的喜悦,也有艰难的跋涉,仅用一点篇幅,定难细数它的一路风景与风云变幻。
  作为一个与天湖山一同走过22年的煤炭人,我深深感受到它一路的变化与不易。今天,笔者从职工生产生活变化的角度,去回顾和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天湖山的变化。
  暗色的昨天
  谈起煤矿,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容易就能想象出它的样子,漆黑的巷道、黑色的煤炭、浓浓的煤尘、不见天日的开采环境,所以,自古就有“男不进矿”一说。
  别说40年前是什么样了,就笔者进矿的1996年,那时的天湖山能源公司共有4对生产矿井,离公司本部近的有5公里,远的有将近30公里。没有水泥路,清一色的石块土路,且长期被载煤的重车辗压,道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石头裸露,不管是大车还是摩托车走在路上,都像跳迪斯科一样,左扭右转,出行非常不方便。供出井工人洗澡的水是用锅炉烧出来的,水温不稳,隐患大、成本高,煤炉烟尘到处飘荡,空气中更是弥漫着煤粉的味道。
  建矿初期那代人的“环保”概念还不强,顺应当时的大好形势只顾搞好生产,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天湖山人的环保意识才逐步萌芽生长,并指派专人负责环保工作。1990年起,公司开始从维简费中提取环保资金,用于环境治理,企业在确保国企保值增值的同时,认真履行着社会环保职能。
  亮色的今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天湖山人越来越意识到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既要搞好生产,更要保护好职工的身心健康。在迈入新世纪后,公司开始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协同地方政府对所有矿区通往公司本部及省道主公路的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大大方便了职工出行。2007年起,公司投入40余万元,相继清除了4对矿井的烧煤锅炉,全部更新为太阳能、空气能供应热水,既改善了空气又节约了成本,职工随时出井都有热水供应。2015年,公司更是投入几百万元推进四矿“两堂一舍”标准化建设,澡堂增设了桑拿房、按摩椅、休息室等服务设施,职工出井后,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休息和服务。此外,公司还全面推行井下班中餐供应制度,工人每班可以免费领取一份班中餐带到井下,确保有更充足的体能干好生产。
  与此同时,矿区的生活环境和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十几年来,公司共投入1276万元对地面三矿一厂一公司的所有煤场进行环保改造,共盖煤棚30040平方米、围墙2078米,对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对排水过滤设施进行改造。矿区空气质量得到较彻底的改善,职工可以自由打开窗户呼吸清新的空气,不少来天湖山的客人都感叹道:“天湖山的天真蓝呀!”绿色的明天
  近几年来,为积极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天湖山能源公司在企业面临诸多市场不利影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建造污水处理设施、矸石山绿化、生态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工程。
  2016年,公司投入1200多万元,充分利用已退出的曲斗矿原办公及生活场所改造成花园式福能健康小镇,改造和新建职工套房228套,分配给已退休但仍然居住在矿山的职工。同时,增加了绿化投入、添置了生活娱乐设施,努力改善退休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状况。今年,公司更是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棚户区改造,改造职工住房536套3.13万平方米,该工程计划于明年4月30日前完工。
  当前,天湖山能源公司虽然面临关井压产等巨大压力,但也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项目。公司领导表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多严峻的形势,环保的力度不能松,职工的福祉不能减。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福能集团这个坚强后盾,天湖山能源公司定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去开创一片绿水青山的明天!
  (卢桂茂/文李振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