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家乡的山药豆
文章字数:1,113
  我的家乡盛产一种“怀山药”,据说北京同仁堂制作的六味地黄丸选用的就是我们那里出产的铁棍山药。每年的金秋十月正是山药成熟的时节。我赶在这时候回家休假,有机会去捡了一回山药豆。
  刚到家第二天,我就听亲友说临近的地里山药开挖了。今年的雨水足,山药大、山药豆也特别多,可以去拣拾。于是,我和妻子、八十多岁的岳母、三岁的外孙一起开着电动车到四五里外的山药地里去捡山药。
  挖山药前,需要先清理地面的山药藤秧,并把散落的山药豆拣拾干净。山药挖起来特别费事,要动用挖掘机挖深沟,再靠人工细细刨掘,而山药豆属于附属品,商业价值不大。我们挑了一块正在开挖的田地,男女老少一起动手拣拾起来。把枯萎的山药秧拉开,下面躲藏的一窝窝圆滚滚的山药豆就露了出来,感觉像与一群顽皮可爱的土娃娃在捉迷藏。
  我们用专用的小簸箕与竹片,贴着地皮把山药豆刮进簸箕。三下、五下,簸箕就装满了,起身倒入带来的编织袋里。老岳母不紧不慢地坐在马扎上跟在我们后面,收获也颇丰。小外孙则像一匹快乐的小马驹,来来回回在我们之间奔跑着,从地面挑拣最大、最圆的山药豆,姥爷、姥姥,看我拣的这个山药豆大王,多大啊!虽然小外孙磕磕绊绊不断摔倒,一身的碎土枯叶,却乐此不疲。
  我们带外孙玩着、谈笑着,不知不觉就捡满了两袋山药豆,心满意足地提回家。摊开晾晒几天,再用大簸箕把碎土、烂叶筛捡出去,干净的山药豆共有四十多斤。
  山药豆的用处有很多:煮小米粥、玉米糁粥时,放一捧山药豆;蒸馒头时,捎带蒸一碗山药豆;给外孙做冰糖葫芦时,也可以把熟山药豆穿一串裹上糖浆,就成了冰糖山药豆。熟的山药豆薄薄一层皮,轻轻一揭或一挤就掉了,首先露出紫色的表面果肉,里面是嫩黄色的。吃起来绵软黏糯、微甜,具有山药特有的清香。比起山药的口感,其实毫不逊色。做零食吃,冷热均可。搭配粥吃,丰富香甜,软糯可口。还可以长期存放,不用担心霉烂和虫蛀。
  仅仅由于成熟后的山药豆散落在地里,拣拾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如山药那么品相好、食用方便,所以本地的山药豆一直作为一种山药的附属,不被人们看在眼里,更没有什么深加工,成批量的经营。市面上也偶尔有出售山药豆的,都是乡下的老人,把挑拣出来比较均匀、个体大的,分装为三五斤一袋,在街边摆放着卖。
  这次拣拾回来的山药豆,岳母知道我喜欢吃,返回时专门给我挑选大的装了两袋,带回福建。其余,给亲友各家送出去也不少。我回到单位,早晚饭煮粥时,每次都要洗一把山药豆,放里面慢慢熬煮,直到米烂豆软,一锅的粘稠浓香。吃起山药豆,也就又品尝一次家乡的回忆,家乡的温暖,家乡的甜美。
  对家乡的印象,可能是大山、大河、建筑或文化,但也可能就只是一颗小小的山药豆。(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