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机械设备的“守护者”
——记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机电队队长曾基才
文章字数:1,497

  曾基才是福建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机电队队长,这份工作他一干便是20年。20年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机器设备打交道,别看他个子小小的,干起活来那股劲一点儿不亚于年轻人。20年来,他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狠劲、吃苦耐劳的韧劲、永不服输的猛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变成了一个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也从一名普通的设备检修员成为今天的设备“守护者”。
  讲安全不厌其烦
  作为队长的曾基才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天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班员开班前会,对班组人员讲规章、讲制度、讲案例、讲教训,上好班前第一课。他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理念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肉长的,设备是铁造的,用肉碰铁,伤的是自己,不要试图跟‘铁家伙’硬碰硬,大家干活一定要小心!我们不仅要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更要为自己、为家人负责。
  正是凭着这一股认真负责的劲,机修班在曾基才的带领下实现了全年无机修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检修工作不论寒暑、不分昼夜,身为“机电人”的曾基才手机24小时待机,他早已习惯了手机急促的铃声,习惯了忙忙碌碌的365个日日夜夜。
  还记得曾基才刚担任机修班长那年,有一天中午12点15分左右,刚刚进家门的他接到电话:班长,开机班破碎机不知道什么情况转不起来了?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的他二话不说穿上“战靴”立即奔赴现场。经过仔细检查,他判断有东西卡住了破碎机,通过溜槽孔。他钻到了破碎机底部,看见一个圆钢卡在了齿轮中间,锤子敲不动,只能用气割切除才能取出来。但是狭小的空间里,只容得下一个人,他开玩笑说:是时候发挥了我小个子的长处了!说完便提起工具箱钻进去,慢慢调整好角度,紧握气割工具,一点一点把圆钢割成了两半。当时正值初夏时节,他的汗水早已把工作服浸透,看着正常运行的破碎机,他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前段时间,开机班煤机由于使用年限长,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底槽体带煤现象,不仅造成机器负荷增大,还增加了开机班职工的工作量。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曾基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带领机修班人员在给煤机头下方的平台上打开一个长350mm、宽200mm的下料口,再给煤机底槽体上打开一个同样大小的下料口,更换原来垂直焊接的溜槽侧板,改用不锈钢钢板,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底槽带煤现象,更提高了开机班职工工作效率。
  此外,曾基才还在诸多设备改造项目和生产瓶颈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机修班全体人员解决了一项又一项生产难题。
  带队伍以身作则
  只有5人的机电班组,担负着该站生产维保任务、生活中种类繁多、型号各异的机械设备。曾基才说:作为机电维修人,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解决。在检修工作的每一天,他都有力充当生产设备的“守护者”,始终坚持机电人的职业操守,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代的每一项检修任务。今年,他带领机修班完成设备日常检修、维护工作200余项,有力保障了全站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为该站后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他还带领职工修旧利废,在保障检修工作的同时对拆下的旧设备、旧部件进行修复,对还能使用的设备及部件进行改造,千方百计节约成本,为该站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身油渍斑斑的工作服、一双沾满油污的双手、叮叮当当的扳手交响曲,是他早已习惯的工作日常。他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记得住责任、顶得住压力、经得住检验、拴得住人心,二十年磨一剑,生动地诠释着一名机电工人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林玉梅摄影报道)
  图为曾基才正在对拆下的旧水管进行进行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