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四色调“码”绘满园
——集团“双码头”助力漳州古雷石化园区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221
  引擎轰鸣,一艘庞然大物划开平静的海面,浪花漾成一道巨大的“倒V”型,古雷港口热闹而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海腾码头南2#泊位上,远渡大洋而来的船舶正紧锣密鼓地接卸着凝析油;不远处的福海创固体码头南8#泊位,PTA袋装产品正被有序装船,准备驶向大洋彼岸。
  海腾码头和福海创固体码头作为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在古雷石化园区重要的产业配套,拥有15万吨级及多个不同吨级泊位,可停靠各类大型船舶,保障园区企业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是物流枢纽核心。
  “红链”赋能聚力攻坚
  近日,福海创技术党支部与海腾码头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探讨海腾码头部分关键技术问题。这是集团在古雷坚持以“党建链”串起“业务链”的生动缩影。
  自2024年6月起,集团启动“红链满园”链上党建赋能行动,成功聚起园区内45家企业、近100个党组织,加速石化产业链群集聚,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我们通过‘链’上党建为园区企业赋能。”“链长”福化古雷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大立介绍。
  集团在园区内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共有10多家,作为上游龙头企业的福海创担起了“链主”责任。
  2024年底,福海创成立党员突击队,成功改造海腾码头至PTA厂区的醋酸管道流程,新增支线可将醋酸自码头直接送达海泉化学,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与运输安全性,更为双方构建起长期稳固的合作桥梁。
  装卸效率是码头运营的生命线。福海创固体码头团队党员骨干带头实施创新举措,建立科学的船舶评估体系,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优化吊装工艺,推行班前预检、班中巡检、班后复检“三级动态检查”机制,多措并举助力装卸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据统计,从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福海创固体码头的平均PTA装船效率提升近40吨/小时。
  另一端,海腾码头也加入了红链“朋友圈”:与福海创积极开展结对子活动,就工艺、设备、安全、消防与应急各专业交流及帮扶,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推动中沙码头配套项目落地工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产业合作典范……
  产业是船,党建为帆。这条“红链”一头连着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推动着链上企业抱团发展、聚合优势。
  “绿能”焕新向阳而生
  “双碳”背景下,打造绿色码头已是港口转型升级、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必答题”。
  作为园区内唯一的卸煤枢纽,福海创固体码头将园区内煤炭保供的重担扛在肩头。福海创较早投入使用输煤管廊系统,一条5.86km的巨型“吸管”实现煤炭“隐身运输”,从此告别煤灰漫天,让煤炭输送及转运作业高效、稳定又安全。
  岸电技术是在船舶靠泊期间,关闭自身柴油发电机,由岸上电力供应系统为船舶提供能源的技术,是海运业的一项重要电气化创新成果。
  2023年4月底,福海创固体码头南9#泊位岸电设施成功投用。截至4月底,该设施累计服务船舶177艘次,接电时长5867小时,用电量达80624千瓦时。
  作为漳州区域内首家投用岸电设施的码头企业,该项目显著降低了船舶柴油的发电污染,为港区其他码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园区碳减排作出了突出贡献。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