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能新能源公司集控运行中心,高清的电子屏幕上,13座风电场、434台风机的运行数据实时跳动。值班调度员轻轻一点鼠标,每一缕风的质量尽收眼底。
从破解传统“一厂一站一班人马”的困局,到如今构建了集约化、体系化、智能化“三位一体”的陆上风电管理体系,福能新能源应“风”而生,“驭”风而行,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4月,该公司获得了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6月被评定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的《以“集约化运作、体系化推进、智能化驱动”为抓手的陆上风电管理体系构建》案例荣获2025年福建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着力智改数转,大力推进智慧风场建设
该公司目前共有13座升压站和1座光伏电站,分布在莆田、漳州和泉州地区以及云南省的保山市,共有434台风力发电机组和32个光伏方阵,企业管理范围广、幅度大,如果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
为改变这一局面,公司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找思路、找出路,从2023年底开始建设集在线运行监测、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设备运行优化等应用场景为一体的“智慧风场”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团第一届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上,被确定为首批“智改数转”示范项目。项目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助力实现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共享、新能源资产的监视控制,并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联动、智能预警、智能排程等高级智慧应用。项目于去年7月1日正式建成投用,运行一年来,取得了“两降低、三提升”成效,即:设备故障率、设备维检费用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效益、风机可利用率、员工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这一数字化项目近期荣获2025年“全国智慧风电创新应用案例奖”。
着力科技强安,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该公司风电和光伏发电场站点多、面广、战线长,周边涉及的村镇有60多个,各风电场所管辖的集电线路(地下电缆)达600多公里、场站内道路运行达300多公里,再加上目前运行的风机又涉及7家厂商、13种机型,各机型风机运行特点均有差异,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针对这一特点,公司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构筑安全防线。一是开发了“掌上”作业许可系统(移动两票系统)。从作业办票到结票全过程在线上完成,还能线上实时查看现场作业动态和风险情况,该系统已在省内风电企业推广应用。二是依托AI赋能安全教育。建设了VR智能安全体验馆,安全培训实效大大增强,该项目获得“全国电力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发了风机高空逃生救援训练装置,破解风机高空逃生训练难点,该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三是构建“空地一体”安全防护屏障。建设了安全远程监管中心,对现场作业实时通过视频进行线上监控,并通过AI智能分析系统,初步实现现场反违章管理智能化。此外,引入机器人、无人机进行各种露天高空和缝隙检测等运维作业,降低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今年初,公司《大型陆上风电场智慧运行安全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五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荣获“2024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多个项目还获得“北极星杯”风电企业“技改升级优秀案例奖”。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