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带我们“甩泥巴”的启蒙老师
文章字数:1,651
  正逢教师节来临,我首先想起的便是带着我们甩泥巴、画竹子、学游泳、练武术、干农活的启蒙老师,我们永远敬爱的小学班主任柴玉萍。
  我的启蒙老师柴玉萍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女教师,具有农家子女所独具的热情善良、敬业执着的可贵品质。50多年前,教学条件还非常简陋,但这并不影响柴老师千方百计地做出各种道具,甚至利用泥巴甩块来拼图,由浅入深地教导我们。五年的启蒙教育,令我们这几十个乡村孩子受益终身。
  那时候,学校教学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孩子们上午参加一些除草、捡麦穗、摘棉花、施农家肥等简单劳动,下午坐在课堂里学习。学校教师缺乏,没有固定的教材和道具。柴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而代课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数学、体育、美术,随时都需要替代上课。
  1975年夏天,我们上四年级。数学老师讲到几何中的矩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犯了愁,因为同学们缺乏抽象思维,理解不了单位与面积之间的概念关系。当时,学校又找不到合适的教学器材供教学。柴老师知道后,也动起了脑筋。一天,上体育课,又是柴老师代课。她领着我们排队出了校园,到晒麦场上练习投弹。没有练习用手榴弹,柴老师便让男生们先挖来黄泥巴,在场地上使劲摔打成块,随后自己带着女生们做出手榴弹的模具,然后大家就可以练习投掷了。正当我们欢快地、熟练地拍打泥巴时,正一瞬不瞬地盯着手里的泥巴看得专注的柴老师,却突然叫停我们。她让大家围坐成圈,很快地摔打出一堆小方泥块。接着,她以小泥块为计算单位,拼装出各种矩形、梯形的图案,教导几何中面积的概念和单位的关系。我们看着、听着,原本头脑里的抽象问题瞬时变得浅显易懂。就这样,一堂玩泥巴的体育课解决了数学上的难题。
  柴老师上课从不墨守成规。学美术时,她就带我们去果园、去竹林或者去养牛场、园艺队,就以眼前的水果、竹子、奶牛为临摹对象。先观察后动手,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来作画、加工。她教导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动手一起做,画图虽然慢,也没有什么专业技巧,却非常认真,一笔一画,画到满意为止。上体育课时,她会领着我们到小河滩上练习游泳。请来会水的大同学做教练,又带上细绳子系在我们腰上做保护,让大家开开心心地玩水、游泳。
  当时学校距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也就20多里地,武术之风十分盛行,练武术的人很多。柴老师为了让我们早点接触和学习武术,以此强身健体,便自己上门劝说一位精通武术的中学教师,来给同学们传教。开始练习武术后,柴老师仍然非常操心,时时监督着我们的日常起居,并将我们集中带到武术老师那里,认认真真地学武勤练。后来的体育课上,她经常鼓励几个武术队员出来给同学们表演,带领更多孩子们一起习武。最后发展成为一支20多人的小学武术队。逢年过节,周围学校、公社、干校开展什么群众性活动,柴老师就积极建议我们这支小武术队去参加表演,从而鼓励和提高孩子们敢于参与的勇气,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加劳动,更是柴老师长期的保留节目。一年六一节,柴老师组织女生们在课余时间捡破玻璃、碎纸烂布,集中起来卖给供销社的收购站。带领男生们到麦田平整小河沟、清理燕麦、拔野草;帮助果园捡拾杏子、采摘中成药等。众人拾柴火焰高,终于在六一节,我们积攒了一笔钱。柴老师用这笔钱买来油漆、石灰石、玻璃,领着全班人马一起动手装饰我们的教室。她将头蒙上毛巾,站在桌子上,用长扫帚沾石灰水涂白墙壁,孩子们也分工协助,安装玻璃、油漆桌椅。看着由自己动手装扮得焕然一新的教室,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欢欣与满足。
  小学五年的启蒙教育中,柴老师尽心竭力地就地取材,认真教导我们学习,不但教给我们语文、数学、美术和体育知识,练习武术,更积极带领大家参加农田劳动,开发我们的动手、自理能力,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理想观念。
  50多年过去,回忆起来,从小学到中学,直到进入高等院校,10年寒窗道路上,授业解惑教导自己的老师不下一二十位,师德与授课水平各有千秋。可令我始终怀念的还是这位曾经用泥巴教学的小学首位女班主任,可敬可爱的柴玉萍老师。 (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