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佳彬在汽轮机前接受采访
图为陈佳彬在检查6kV开关综保装置
在鸿山热电公司的生产一线,有位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多面手”。设备出故障,他就像经验老道的“主治医生”,一准儿能揪出问题、精准解决;搞技术创新,他又化身敢闯敢试的“急先锋”,把AI大数据摸得透彻,成功给机组装上“智慧大脑”;传帮带时,他更是毫无保留的“领路人”,带着团队在技能赛场上屡获佳绩。这位实力干将,正是福建能源石化集团首届“能化工匠”——陈佳彬。
自2012年入职起,陈佳彬一路稳步成长:从需要从零学起的青涩学徒,逐渐蜕变为能挑大梁的技术带头人;身上的责任也越扛越稳,无论是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团委书记,还是设备维护部电气专业工程师,每一个身份他都稳稳扛起、做实做好。今年8月,他又迎来了新突破,通过竞聘从电气专业工程师成功走上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开启了新的岗位挑战。
十多年扎根一线,陈佳彬用行动证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好每一班岗、干好每一件事,终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精业笃行 在攻坚克难中淬炼真功 “电力设备就像人的身体,得时刻关注它的‘健康状况’。”这句话,陈佳彬常挂在嘴边。在担任设备维护部电气专业工程师时,他心里门儿清:每台设备的稳定运转,都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肩上的责任半点儿不能松。
#1、#2发变组绝缘低是厂里的老难题,陈佳彬主动挑下这副重担。机组检修时,带着团队爬上十余米高空,仔细检查百米长的户外共箱封母。最后琢磨出改善布局、更换绝缘子材料、优化检修工艺的办法,一番整治后,设备修后绝缘从2MΩ飙升到3GΩ,足足提升1500倍,不仅让设备更可靠,还为公司省下了不少“真金白银”。
遇到没人敢碰的难题,陈佳彬总爱“吃螃蟹”。公司电动给水泵电机、引风机电机等6kV大容量设备,打2011年投产、2017年超低排改造后,因为个头大、起吊难、运输不方便,从未解体检修过。陈佳彬牵头制定方案,琢磨出用30t电动地牛解决转运难题,还提出电机绕组绝缘浸漆工艺,联合机务专业同步检修转动轴瓦,彻底消除了设备“欠保养”的隐患。
2024年,#1启备变保护装置升级后,带负荷校核成了难题。陈佳彬立马组建攻关队,反复调研论证,最后首创用大电流车做一次通流试验。这招特别管用,既缩短了启备变退备时间,又保住了机组安全,还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些年,针对建厂时留下的电气设备缺陷,陈佳彬带着团队对照规程规范,完成发变组风冷回路改造、涉网保护装置升级等十余项大工程。靠着技术和坚守,他成了电力设备最靠谱的“健康卫士”。
守正创新 以工匠精神雕琢品质 “新时代的工匠,既要守得住老手艺,更要创得出新法子。”这是陈佳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他看来,技术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得能解决实际问题才管用。
在面对制约公司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时,陈佳彬主动出击,深耕技术领域。他积极开展基于AI分析的600MW发电机智能监测系统研究,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最终该项目荣获2024年度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
为突破燃煤电厂电除尘设备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环保设备投入率、降低烟尘排放浓度,确保超低排放改造效果,陈佳彬开启攻坚克难模式。通过翻阅、翻译大量国内外技术文献,日夜钻研,他最终成功攻克长期困扰行业的设备绝缘问题,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创新推出电除尘AI智慧控制技术,通过机组运行大数据自动调整工况,预计年节约电量132万千瓦时。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成功防止电除尘设备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该成果还荣获泉州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
同时,陈佳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发展号召,深度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能源梯级利用、熔盐储热等绿色科技项目,为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
在技术转化上,陈佳彬的成绩单特别亮眼:13项国家专利授权、5篇省级期刊论文、9项科技课题成果,每一项都凝结着他对技术创新的执着。
这份执着在技能赛场上同样闪耀。2017年,首次参加福建省总工会和福能集团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陈佳彬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准的实操能力斩获继电保护项目个人第二名;2019年,他卷土重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登顶。2020年,他拿到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他的技术能力获得省电网、电科院等单位的高度认可,多次受邀担任国网培训讲师、省级技能竞赛命题专家和裁判,将赛场经验转化为行业标准。
薪火相传 用责任担当照亮前路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作为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以及电气专业工程师,陈佳彬始终把团队培养放在心上。他创新“六青”班组文化——用“青”激发活力,用“静”磨砺心境,用“精”培育技艺,用“清”肃正风气,用“情”营造氛围,用“晴”聚焦科技,让班组成为培育人才的“孵化器”。
在陈佳彬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2020年获福建省电业行业继电保护竞赛个人季军,2021年包揽石狮市竞赛个人前三名,2022年摘得省能化集团竞赛团体冠军……培育出的骨干先后荣获“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建省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石狮市金牌工人”“石狮市技术能手”等称号。他还将日常消缺经验汇编成《消缺指南》,让新手快速上手;通过标准化检修流程,推动团队实现连续多年“零非停”。带领班组2023年斩获福建省“匠心杯”金牌班组竞赛二等奖,他自己也成了2023年福建省优秀班组长。
在团青工作里,陈佳彬也从来都是“领头雁”的模样。他一直认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理,一心想打造可持续的组织体系。
陈佳彬先从阵地建设下手,建起了“青年之家”,聆听青年们的需求,把“青年之家”变成了能解决问题、聚拢人心的“暖心窝”。搞活动他也有新招,“青年素养提升”“一季一赛”这些带着鸿电特色的活动,陈佳彬坚持常办常新,还结合时事热点设计内容,让活动既有时代感,又不枯燥。2024年推出的原创歌曲《点亮》就是个好例子,不光成了团队文化的“传声筒”,也为后续团青文化体系铺路,让这些文化音符真正走进大家心里。
陈佳彬还特别注重把团青工作和生产实践绑在一起,把活动的舞台搬到了生产一线。通过多部门组队的方式,给青年员工搭起了提升技能的平台。也正因这份担当,他先后拿下了石狮市、泉州市和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采访到这儿,要是你觉得陈佳彬的本事就这些,那可就小瞧他了——他的“跨界”能力同样让人惊喜。手里不光有工程师、经济师的职称证书,还是高级技师,更厉害的是,连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都被他拿下了。
“多学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一点。”这话他常挂在嘴边,也真真切切做到了。如今他走上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身份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那份“能化工匠”特有的精益求精,肯定会一直陪着他,成为他带着团队在新岗位上接着干、续写奋斗故事的核心劲儿。
(刘寒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