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泥泞中铸就的水泥“磨王”
——记集团首届“能化工匠”、福建安砂建福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分厂工艺技术员倪欣
文章字数:1,089

图为倪欣在水泥磨检查现场指导工作

  水泥“磨王”不是封号,而是福建安砂建福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分厂工艺技术员倪欣用30年时间,把一滩闽西春雨搅成的烂泥,亲手烧成了比熟料还硬的勋章。
  2001年4月10日,胶鞋“咕唧”一声陷进沼泽,旁人皱眉,倪欣却大笑——笑声像一把铁锹,把难题连根铲起,垫成第一级台阶;也像一簇火苗,把水泥磨机的轰鸣点成心跳,从此他的生命节奏只有两种:窑火升起,窑火落下。
  于是,故事的开场没有鲜花红毯,只有半尺深的泥——而倪欣,把烂泥烧成了水泥,把自己烧成了“能化工匠”。
  2009年,福建水泥9号窑还只是钢架与混凝土的雏形。倪欣把行李往工棚一扔,白天跑现场,夜晚研图纸;2010年,他远赴山东滕州,犹如一位苦行僧般“借磨练功”,归来时,手中紧握着两本被汗水浸透、泛着盐霜的笔记本,笔记本封面的盐霜,他舍不得擦——那是山东滕州43℃的窑棚里,汗水滴在纸上又被烘干,一层层析出的“年轮”。年底凯旋,9号窑一次点火成功——火焰腾起时,他仿佛听见内心深处那棵竹子发出“咔啦”一声清脆的拔节声。
  此后十余年,哪里有关卡,哪里就是倪欣的家:安砂二线窑调试,他裹着被子睡在办公室;立磨改辊压机,他日夜守护在设备旁;窑系统从5000吨迈向6000吨,他一个多月未曾归家。
  荣誉于倪欣,只是征途的副产品。2012年,他摘取全国水泥磨操作金牌;2023年,入选“中国绿建专家智库”。可每次回厂,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奖状塞进抽屉,转身凝望中控屏上那道纤细曲线——那是生料粉的脉搏,每平稳一分,电耗便能瘦身一寸。
  倪欣像老中医般为磨机“把脉”:风大了收一点,选粉机快了缓半分。数月之后,磨机“食量”涨了,电耗却如抽丝剥茧节节下降。省下的电费,足以支付全厂几百号人一个月的高温补贴。
  倪欣带徒弟,不急着讲理论,先递一把铁锹:“去,把磨机旁边的灰铲干净。”灰铲完了,徒弟的性子也被磨得发亮,目光愈明。5年里,他带出了3位能在省级竞赛里夺旗的能手,有人问他诀窍,他笑笑:“把灰铲干净了,眼睛才能看见灰缝里漏掉的风。”
  30年一晃而过,昔日泥泞早被水泥覆压,又悄然生发出新绿。倪欣鬓间染霜,犹如熟料中的矿粉——看似寻常,却让生命的强度再上一阶。夜巡时,他仍以手掌感知设备温度,聆听机械心跳。众人劝他歇息,他摇头笑说:“设备与我一样,一旦停转,便会生锈。”
  数字或许沉默,但岁月自有回响:那抬头的产量、下降的电耗、萌发的绿意、徒弟眼中的光,都是时间写给匠心的回执。它们无需喧哗,却在每一个日夜交替之际,将“择一事,终一生”六个字,锤打得铮铮作响。 (黄新伟 摄影报道)